2024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網申論范文評析:讓“精準”成為習慣



讓“精準”成為習慣
“精準扶貧的精髓是‘因貧施策’”“提高項目安排、資金使用和措施到戶的精準性”。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話題建言獻策,為脫貧攻堅貢獻了不少智慧。為什么脫貧攻堅必須精準識別、因貧施策?“精準”,是一種怎樣的方法論,又是一種怎樣的態度?
第一段:開篇點題。解析精準扶貧,并引出為什么必須精準。
《道德經》有言:“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成大事者必以精準思維、精準做法為遵循,方見成效!抖Y記》也有載:“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以千里。”做事情一開始就要慎重,不能馬虎大意,哪怕開始只是一絲一毫的差錯,其結果也會事與愿違。0.99的1000次方接近于0,道理就是這樣。
第二段:過渡段。用名言解釋了精準的重要性。
精準,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追求!肚f子》里講過“庖丁解牛”,“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這些關于熟能生巧的故事提醒我們,窮盡所能、做到最好,是對待工作的基本態度。精準就是這樣一種力求完美的自我追求。
第三段:分論點1──精準,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追求。通過《莊子》和《賣油翁》,這兩個關于熟能生巧的故事告訴我們,精準是一種力求完美的自我追求。
精準,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作風。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如果對什么事情,都抱著“無所謂”“想當然”的態度,對情況了解停留在“大概是”“應該是”之中,能有多少成就?敷衍了事、毫無“精準”可言,既容易誤事誤人,也會迷失自己。從作風上砥礪精準的要求,萬事無難。
第四段:分論點2──精準,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作風。通過正反論證,精準是一種作風。在作風上砥礪精準的要求,萬事無難。
精準,是求真的延伸,也是務實的升華。共產黨人是最講認真的,精準就是一種認真精神,精準中充滿了求實、務實的精氣神。有些人在扶貧攻堅中不善精準、在改革發展中不愿精準,原因不外乎怕自己吃苦受累、怕事情繁復麻煩。精準意味著實事求是、敢于較勁,而不是渾渾噩噩、安于現狀,畏葸不前、怕這怕那。只有深入基層、接入地氣,聽得真言、聽進諍言,謙虛好學、積極進取,方能從精準中出成就、出公信。
第五段:分論點3──精準,是求真的延伸,也是務實的升華。精準意味著實事求是、敢于較勁。通過具體對策的闡述,說明只有入基層、接地氣,才能從精準中出成就。
追求精準,就得要有膽有識、抓鐵有痕。何為“有膽”?正確的敢堅持敢堅守;不對的,敢直言敢批評;錯誤的,敢糾正敢改進。何為“有識”?要有正確的方向,要有科學知識,要對實際情況了解透徹。何為“抓鐵有痕”?做什么就有什么的樣子,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第六段:分論點4──追求精準,就得要有膽有識、抓鐵有痕。解釋了何謂有膽有識,何為抓鐵有痕,進而說明追求精準就是要有膽有識,抓鐵有痕。
習總書記向來重視精準化做事方法,他強調:要從細節處著手,養成習慣。如果對工作、對事業僅僅滿足于一般化、滿足于過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問題就會被掩蓋。讓我們就從當下、從自己開始,把“精準”養成習慣。
第七段:總結全文。用習大大重視精準做事方法引出,要求我們從當下、從自己開始,把“精準”養成習慣,再一次點題。
公務員申論高分例文小結
本文“精準”,這也是一個很熱點的詞。首段解析了精準的定義,并引出為什么脫貧攻堅必須精準。接著用名言解釋精準的重要性。然后提出精準是方法更是追求,是態度更是作風,是求真的延伸,也是求實的升華,追求精準,就要有膽有識、抓鐵有痕。結尾用習大大重視精準做事方法引出,要求我們從當下、從自己做起,把“精準”養成習慣,再一次點題。

公務員考試公共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需要備考公共筆試科目的考生可借鑒參考2024年廣東公務員考試用書(點擊訂購)備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