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考生回憶版)

節選第3題、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廣東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5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和稅收、60%以上的投資、75%以上的創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業、95%以上的市場主體,而95%的民營企業是中小微企業。
近年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已經成為中小微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最突出問題,高昂的融資成本加重了企業的運行負擔。這一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東省時強調,創新創造創業離不開中小微企業,要為他們的發展創造更好條件。事實上,在國家推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下,廣東省已經快速作出了響應,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上做了許多嘗試。
不少中小微企業由于缺乏傳統抵押、質押物,經營年限又比較短等,導致信用積累比較少,獲得銀行的融資很難。這時就需要用政府的信用來為企業增信,讓企業達到銀行放貸門檻的要求。
目前S市共有超過180萬家中小微企業。該市針對近年來中小微企業普遍遭遇的融資門檻高、成本高的問題,設立了初始規模2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用于對銀行業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放貸形成的符合規定條件的不良貸款給予風險補償。
該市設立的風險補償金,首先是補償對象廣,包括轄區內設分行以上的商業和政策性銀行;其次是覆蓋行業廣,只要發生不良貸款的中小微企業符合條件,相關放貸銀行就可以申請補償。據估算,風險補償政策實施后,可相應撬動新增中小微企業貸款額度250億元以上,新增4000多戶中小微企業受益。
為了緩解中小微企業在轉型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壓力,F市稅務部門主動作為,與多家銀行聯合開展銀稅互動,在企業和銀行之間搭起資金“鵲橋”,幫助企業用納稅信用申請貸款。
該市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同很多中小企業一樣,也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資金不足影響著企業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F市稅務部門了解到企業這一困境后,積極為其與銀行“牽線搭橋”,最終, 該企業獲得89萬元貸款。該公司財務人員說:“納稅信用貸款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們資金緊張的狀況,幫助我們實現轉型升級。”據統計,2015-2018年,F市銀稅互動項目累計發放貸款219.33億元,惠及企業3974家。
某不銹鋼生產企業因生產擴張需要流動資金,便向廣東省中小微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J市分平臺發出融資需求信息。隨后,人民銀行J市中心支行將相關信息發到轄區3家全國性評級公司對其進行信貸核查, 并形成信用評級需求報告。在得知企業評級為A級別后,郵儲銀行基于這一第三方評級結果,通過“無抵押增信”將該企業授信額度從427萬元提高至677萬元。
事實上,已覆蓋20個地市的中小微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只是廣東省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的縮影。對接平臺在廣東省級層面上建立統一系統,加強跨地區、跨部門信息共享,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增信服務和信息服務,促進金融資源供給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有效對接。截至2018年10月,平臺注冊企業18.7萬家,撮合銀企融資逾3萬筆、金額7652億元。
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以及專利增值問題,廣東省連續多年實施知識產權金融創新促進計劃,利用各種措施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各地市通過政府引導、試點先行、省市聯動、各方參與等措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獲益。截至2018年9月,廣東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達153.35億元,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中小微企業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獲得融資。


